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沈阳创美中医经络减肥美容院

消未起之患,治未病之疾。医之于无事之前,不迫于既逝之后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十年老店,师从中医大家刘志杰,主营减肥和女性亚健康调理。熟读内经、伤寒、本草,擅长运用经方理法,借助舌象和脉诊,精准辩证,专攻女性月经不调、孕前保健、产后调理等各阶段妇科疑难杂症,以及各类病理性肥胖。

[原创] 创美减肥系列谈之四:节食与减肥  

2011-03-12 10:38:14|  分类: 健康减肥系列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人们常说:一口吃不成个胖子,比喻凡事都有一个过程,不能急躁,慢慢来。如果用在分析肥胖形成的原因上,可以说成: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。可见,人若是长成个胖子,一是尽情享受了一段幸福的时光;二是绝对满足了嘴巴的欲望。

 于是有人总结出一条预防肥胖与减肥的精辟经验:管住嘴。接着又有人由此衍生出一种减肥办法:节食减肥。如果说“管住嘴”是正确的,那么“节食减肥”的办法也应该是不容置疑的。但还是应了那句话:仁者见仁,智者见仁,褒贬参半,众说不一。

 那么,如何正确看待“节食减肥”呢?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。

 从字面上分析,“节食”的“节”应当理解成“克制、管束”。

 节,首先是对饮食数量上的控制,即吃多少喝多少。

 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。人体像是一台机器,维持正常运行,需要定期喝水吃饭,供应能量。但人体又不能等同于一台机器,机器可以一次加满油,人却不行,倘若顿顿吃撑,毫无节制,早晚会吃出毛病来。

 《黄帝内经》说,“脾胃俱旺,则能食而肥”,能吃能喝,身体发胖,说明身体状况发生良性改善,但超过一定限度绝对不是一件好事。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,饮食过量,超过了机体的消化能力,就容易损伤脾胃。脾胃功能虚弱,其中一个反应是大便溏稀,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,草草处理后就排出体外;另一方面,水谷不能生化为精微供人体所用,反而聚湿生痰,碍滞气机,瘀阻经络,时间久了,导致体质发生改变,其中痰湿体质就是最好的例证。

 减肥即是养生,养生贵在节欲,节欲包括节制食欲。元代医学大家罗天益也曾说过,“谓食物无务于多,贵在能节,所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。若贪多务饱,饫塞难消,徒积暗伤,以召疾患”。意思是说,饮食不要过多,贵在能节制,才能保证气血的和谐、顺畅。如果贪吃求饱,积滞难消,就要暗耗内伤,疾病因此被招致。以脾胃论治而出名的李东垣,他的另一部著作《内外伤辨惑论》,开篇就讲:“遍观《内经》所说,变化百病,其源皆由喜怒过度、饮食失节、寒温不适、劳役所伤使然”。可见,饮食过度对身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
 如此看来,平时少吃一口,适量饮食,是健康养生、预防肥胖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对于正在减肥的肥胖患者而言,节制饮食也是一项必修课。然而,节制饮食为什么对减肥有帮助,大量见诸于报刊杂志的针灸、埋线、拨罐等减肥专业论文,虽然都谈到需要控制饮食做为配合条件,但都没有讲出其中的道理。我认为,在减肥期间适度进行饮食控制,真正的作用在于减轻脾胃负担。因为身体发胖后,脾胃功能都不同程度出现偏颇,而改善肥胖患者的体质,主要从调理脾胃入手的。

 节,其次是对饮食结构的选择,即吃什么喝什么。

 凡膳皆药,药食同源。食物有寒热温凉之分,苦甘辛咸酸之别。中医博大精深之处在于以食物性味之偏,纠正体质之偏颇。长期的饮食习惯、相对固定的膳食结构,可通过脾胃运化影响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偏颇,导致体质类型的改变。

 有一个现象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,凡是从小发胖的子女,他们父母的体重多半也超重。要解释这个问题,撇开什么基因、遗传等高科技名词不讲,我认为不能不考虑整个家庭的饮食习惯。一家人同在一张桌上,吃一个锅里的饭菜,不太可能单纯照顾某一人口味,长期另外开伙,尤其是子女年幼时。长此以往,父母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影响到子女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,父母口味偏重,子女的口味也偏重;父母喜欢油腻,子女喜欢油腻;父母喜欢吃螃蟹,子女也喜欢吃螃蟹……父母大腹便便,子女也身强力壮……

 节食减肥,之所以受到怀疑和批判,是因为有的人曲解了它的含义,或者干脆把它演绎成了“禁食绝食”,或者不吃主食,只吃果蔬,或者大量饮水,或者顿顿吃苹果……完全靠饥饿,靠不规律饮食,靠虐待自己的身体控制体重。

 节制饮食,是健康减肥的头等大事。它所涵盖的内容,又绝非饮食数量和饮食结构这两项内容。它是一门吃喝的艺术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沈阳创美减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9年12月18日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注:纯属个人观点,未经许可不准转载引用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9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